看老碗窑 品“十样白”

 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8-16

看老碗窑 品“十样白”-Good Luck To You!

看老碗窑 品“十样白”、时间:2024-08-06

白露时节,溽暑消退,凉风徐来。走进被称为“浙江南大门”的苍南,“山海之城”的寥廓画风迎面而来。我们从高铁车厢的电视广告得知,苍南有过白露节的风俗。白露节气,人们采集十样白食,烧、煮、炒、炖、烤、溜、蒸、拌、焖,“十样白”争芳,一则尝新吃鲜,二则滋阴润肺、强身健体,以迎接渐渐寒凉下来的日子。这么说,此行真是恰逢良辰了。心里暗暗企望:此去碗窑古村,一则品古村之幽,二则赏龙窑之美,再尝尝白露“十样白”,行程将多么完美。碗窑古村位于南雁荡山别支玉苍山南坡,玉龙湖河谷中段。隐于修竹茂林中的小村,距苍南县城不过半小时车程。对于一个来自邢窑之乡的古瓷痴迷者而言,碗窑村是我温州之行特别勾画的打卡地。形形色色的瓷在我心中已是光芒迷离,而古村在岁月沉淀中一定有着迷人的故事。我一直认为,那,也是穿透岁月的一种光晕。次日一早,我们乘车抵达碗窑古村。从村口大门进入,青石铺砌的小路凹凸不平,路旁山林沁染露水,一派凉绿。一不小心触碰枝叶,露珠子便簌簌洒一身。我们踏着青石台阶,走在窄窄的村道上,时有眼神间带一点羞涩的村民迎面而来,他们总是侧身让客人先过。有那么一瞬,忽然就与一种古风劈面而对。静静地,我们穿梭在八角楼、古戏台、古窑厂之间,寻觅更迷人的故事。村博物馆里有《巫氏宗谱》载:“巫氏第十五世志益公,始于清代康熙年间,由闽汀连邑迁居我浙瓯昆蕉滩之东,素业陶瓷传家。”巫家擅长烧制陶瓷器皿,因避战乱迁居至此,看到自然条件适宜烧制陶瓷,遂重操旧业。之后,迁居于此的人越来越多,姓氏多达40余个,人口达4000余人,除30余人务农外,其余皆为窑主窑工,“实业瓷矿,屋宇连亘,人繁若市”。乾隆年间,古村陶瓷业达到极盛。自然要去看看龙窑的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龙窑,心里居然涌动着小小的喧哗。我知道,南方瓷窑不同于北方。它是半连续式窑,又叫长窑,拱形设计,依山而建。眼前的龙窑也是依山造势,以二三十度的坡度层叠而上,斜卧似龙。炉窑的拱边上有一个个圆孔,相距不到一米,排列整齐,像极了飞机的排排舷窗。这样的构造,显然有利于窑内柴火充分燃烧。这条龙在这里卧了多少年?据介绍,它是清康熙年间由王氏建造,已有300多年历史。极盛时期,碗窑村的龙窑曾多达18座,是清代浙南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。村里男子制作碗坯、烧窑成器,女人则为碗具画上如意草或宝相花图案,“碗窑”的村名由此而来。当时,因手工出品慢,要货的人又多,商人们为了屯足货,有时候一住半年。村里客商云集,小小村庄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乡镇。那时候碗窑村交通发达,旅馆饭店林立,戏台上夜夜好戏不断。据说,本世纪初,这里还是江南较大的陶瓷基地。碗窑曾经使村民富甲一方,外地姑娘以能嫁到碗窑村为荣,本村的女孩子也不愿外嫁。斗转星移,世事变迁,如今,碗窑村已不再做碗,只有老戏台、旧客店还在村中静静矗立。看过半岭马厝的两株仙人掌树后,我们来到村口饭店,向老板娘特别请求,想要品尝白露“十样白”。她嫣然一笑,问:哪个“十样白”哟?我一口气说了好几样“白”:雪藕、莲子、银耳、薏仁、山药、芸豆、百合、白果、白鸭、白毛鸡、白木槿、白茄、白萝卜……她笑着报了一溜串儿菜名:猪头肉烧百合、羊肉炖山药、银耳薏仁汤、清蒸嫩芸豆、醋酱热浇白毛鸭、莲藕炖排骨、白木槿炒蛋、白果虾仁……一划拉,荤素八碟已然上了桌。茶足饭饱后,我们奔赴玉苍山。路上忽听得有游客在谈论美食“白草炖白鸭”,说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三季就是在苍南矴步头村拍摄的这一美食做法。嘿,白字打头儿,自然是苍南地面对于白露节令的礼敬了。品过“白鸭”的几位,又说起听到的美食故事。我赶紧凑了过去——据说五代十国时期,有位守将叫林仁药,对药材和食材颇有研究。他在桥墩镇的大溪边,发现当地人养的白鸭,结合浙南闽北特有的中药白草制作药膳,成功治疗了将士的风湿病。后来,这道药膳便传承下来,成为当地人白露时节必吃的一道传统菜肴。其间配料也有“十样白”:白芍、白山药、白芨、白术、白扁豆、白莲、白茅根、百合、白茯苓、白晒参。云云。看来,“十样白”的盛宴不一而足。我想,“十样白”不管是哪十样,也不管是如何做法,实际都含纳着天地万物与人的和顺之意:赞天地之化育,顺天时而生存。想想,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。白露时节,气温开始下降,天气由此转凉,秋风送爽,人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“秋燥”症状。那些白色食物性平味甘,略偏寒凉,正好滋阴润燥,预防疾病。上承秋光,下采果蔬,与天地合德,与岁时同序,这也是朴素的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了。于是,我们几个定下:晚餐,就去矴步头村,品尝白草炖白鸭。在苍南,看老碗窑,品“十样白”,有意思。

猜你喜欢: